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,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:
a) 根据知识产权目标,制定知识产权获取的工作计划,明确获取的方式和途径;
b) 在获取知识产权前进行必要的检索和分析;
c) 保持知识产权获取记录;
d) 保障发明创造人员的署名权。
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,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:
a) 建立知识产权分类管理档案,进行日常维护;
b) 知识产权评估;
c) 知识产权权属变更;
d) 知识产权权属放弃;
e) 有条件的企业可对知识产权进行分级管理。
1.3.1 实施、许可和转让
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,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:
a) 促进和监控知识产权的实施,有条件的企业可评估知识产权对企业的贡献;
b) 知识产权实施、许可或转让前,应分别制定调查方案,并进行评估。
1.3.2 投融资
投融资活动前,应对相关知识产权开展尽职调查,进行风险和价值评估。在境外投资前,应针对目的地的知识产权法律、政策及其执行情况,进行风险分析。
1.3.3 企业重组
企业重组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:
a) 企业合并或并购前,应开展知识产权尽职调查,根据合并或并购的目的设定对目标企业知识产权状况的调查内容;有条件的企业可进行知识产权评估。
b) 企业出售或剥离资产前,应对相关知识产权开展调查和评估,分析出售或剥离的知识产权对本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影响。
1.3.4 标准化
参与标准化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:
a) 参与标准化组织前,了解标准化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;将包含专利和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向标准化组织提案时,应按照知识产权政策要求披露并作出许可承诺;
b) 牵头制定标准时,应组织制定标准工作组的知识产权政策和工作程序。
1.3.5 联盟及相关组织
参与或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及相关组织应满足以下要求:
a) 参与知识产权联盟或其他组织前,应了解其知识产权政策,并进行评估;
b) 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时,应遵循公平、合理且无歧视的原则,制定联盟知识产权政策;主要涉及专利合作的联盟可围绕核心技术建立专利池。
1.4.1 风险管理
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,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:
a) 采取措施,避免或降低生产、办公设备及软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;
b) 定期监控产品可能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状况,分析可能发生的纠纷及其对企业的损害程度,提出防范预案;
c) 有条件的企业可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,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识别和评测,并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。
1.4.2 争议处理
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,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:
a) 及时发现和监控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情况,适时运用行政和司法途径保护知识产权;
b) 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时,评估通过诉讼、仲裁、和解等不同处理方式对企业的影响,选取适宜的争议解决方式。
1.4.3 涉外贸易
涉外贸易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工作包括:
a) 向境外销售产品前,应调查目的地的知识产权法律、政策及其执行情况,了解行业相关诉讼,分析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;
b) 向境外销售产品前,应适时在目的地进行知识产权申请、注册和登记;
c) 对向境外销售的涉及知识产权的产品可采取相应的边境保护措施。
加强合同中知识产权管理:
a) 应对合同中有关知识产权条款进行审查,并形成记录;
b) 对检索与分析、预警、申请、诉讼、侵权调查与鉴定、管理咨询等知识产权对外委托业务应签订书面合同,并约定知识产权权属、保密等内容;
c) 在进行委托开发或合作开发时,应签订书面合同,约定知识产权权属、许可及利益分配、后续改进的权属和使用等;
d) 承担涉及国家重大专项等政府支持项目时,应了解项目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定,并按照要求进行管理。
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,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:
a) 明确涉密人员,设定保密等级和接触权限;
b) 明确可能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设备,规定使用目的、人员和方式;
c) 明确涉密信息,规定保密等级、期限和传递、保存及销毁的要求;
d) 明确涉密区域,规定客户及参访人员活动范围等。
立项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:
a) 分析该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信息,包括各关键技术的专利数量、地域分布和专利权人信息等;
b) 通过知识产权分析及市场调研相结合,明确该产品潜在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;
c) 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,并将评估结果、防范预案作为项目立项与整体预算的依据。
研究开发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:
a) 对该领域的知识产权信息、相关文献及其他公开信息进行检索,对项目的技术发展状况、知识产权状况和竞争对手状况等进行分析;
b) 在检索分析的基础上,制定知识产权规划;
c) 跟踪与监控研究开发活动中的知识产权,适时调整研究开发策略和内容,避免或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;
d) 督促研究人员及时报告研究开发成果;
e) 及时对研究开发成果进行评估和确认,明确保护方式和权益归属,适时形成知识产权;
f) 保留研究开发活动中形成的记录,并实施有效的管理。
采购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:
a) 在采购涉及知识产权的产品过程中,收集相关知识产权信息,以避免采购知识产权侵权产品,必要时应要求供方提供知识产权权属证明;
b) 做好供方信息、进货渠道、进价策略等信息资料的管理和保密工作;
c) 在采购合同中应明确知识产权权属、许可使用范围、侵权责任承担等。
生产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:
a) 及时评估、确认生产过程中涉及产品与工艺方法的技术改进与创新,明确保护方式,适时形成知识产权;
b) 在委托加工、来料加工、贴牌生产等对外协作的过程中,应在生产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权属、许可使用范围、侵权责任承担等,必要时应要求供方提供知识产权许可证明;
c) 保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记录,并实施有效的管理。
销售和售后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:
a) 产品销售前,对产品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全面审查和分析,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;
b) 在产品宣传、销售、会展等商业活动前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或风险规避方案;
c) 建立产品销售市场监控程序,采取保护措施,及时跟踪和调查相关知识产权被侵权情况,建立和保持相关记录;
d) 产品升级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,及时进行跟踪调查,调整知识产权策略和风险规避方案,适时形成新的知识产权。
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控、审查和改进过程:
a) 确保产品、软硬件设施设备符合知识产权有关要求;
b) 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;
c) 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,确保其有效性。
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,确保定期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,满足本标准的要求。
根据知识产权方针、目标以及检查、分析的结果,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