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,缅怀逝者的节日,亦是自然万物更生的节气。清明时节的天空,犹如变化无常的戏剧舞台,阳光与细雨交相辉映,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增添了一份难以言说的魅力。这一天,天空之蓝与心灵之明交织互映,仿佛用无尽的生机与希望,绘制出一幅清明时节的生动画卷。紫丁香、桃花、柳絮……一片片繁花似锦,寄托着对逝者的哀思,也预示着生命的新生。
清明,深植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礼俗之中。据记载,每到清明,“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,以尽思时之敬”。即使距离遥远,人们也会想方设法前往亲人坟前祭拜。无法前往时,烧纸钱成了祭扫的主要方式。这一天,我们以各自的方式缅怀故人。每一朵绽放的花,每一缕飘动的青烟,都在诉说着对逝去生命的铭记。只要心中还有他们的身影,故人便如同从未离去,我们的根和起点便清晰可见。清明祭扫,不只是寻根守本,更是对生命的沉思:唯有铭记来路,方能明了去向。
清明,不仅是哀思的容器,也是欢乐的画师,是祭祀与欢乐交织。不管是摇曳的秋千、飞扬的足球,还是激烈的斗鸡......各地方的习俗虽异,却共同绘制出清明丰富的文化图景。放风筝和踏青是两大特色,风筝在天空中舞动,象征着驱除疾病和不幸,而踏青则让人沐浴在春日的温暖中,享受大自然的恩赐。“三月清明日,男女扫墓,拜者、酹者、哭者……哭罢,不归也,趋芳树,择园圃,列坐尽醉。”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,更是生者的欢聚。生死,更多的是思考:把握当下,珍惜当下。
清明,种瓜点豆,播撒希望。生活中平凡的一刻也映射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。清明,是祭祀祖先的时刻,亦是洗净心灵、反思生命的节点。它是过去与未来的交汇,是生死的对话,是希望与悲伤的共存。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时感烦恼与愧疚,但保持心灵的清明是理解生活真谛,明确生活方向的关键。正如古语所云:“万物生长在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” 既沉浸在清明之中,心灵亦应如同这清澈的节气。在清明之际,感悟生死、珍惜生命的每一刻,体现的是一种智者的生活哲学:已逝不可追,未来犹可期。
清明,古老而深沉,缅怀故人,珍惜当下,展望未来。(王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