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,我公司共节约用煤40万吨,如果按照每吨270元的价格计算,仅2015年就节约了1个亿。
在这个煤化工企业的“寒冬”里,年节煤能达到如此大的数值,实属不易。那么,我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?
设备改造增盈利
很长时间以来,块煤在进入落煤筒后,直接垂直下落,无疑增加了块煤的破碎率。为了改变这一状况,工作人员在落煤筒内安装了旋转溜槽,使得进入落煤筒的煤可沿着旋转溜槽下落,减少了块煤的破碎率,这也意味着提高了块煤的使用率。
振动筛是煤炭筛分的主要设备,它可筛分出符合标准的块煤,即长度为30mm—80mm的块煤,也就是大家俗称的“三八块”。然而,振动筛的震动幅度较小,筛分率不高,再加上易造成筛面的堵塞,给大家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。而震杆筛则不同,它的振幅较大,筛板对块煤的冲击应力和剪切应力大,克服了煤之间的黏着性,减少了筛面的堵塞,使块煤快速完成松散、分层和筛分。
除此之外,增加受煤坑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用煤。众所周知,储煤仓内的合格块煤到达炭化炉,需经过给煤机、皮带、震杆筛、旋转溜槽等多个转运工序,这一过程,大大增加了块煤的破碎率,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。而受煤坑的出现,虽是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小容器,但如果用铲车直接将块煤倒入此处,后经过受煤坑下部的往复给煤机,把煤直接给到皮带上,中间减少了几处转运,大大减少了块煤的破碎率。
改变运行方式提效益
一直以来,运送到我公司的块煤,需要经过多个转运工序,方可进入到炭化炉,这中间的每一个转运环节,都会造成块煤的损失,如块煤破损、块煤磨损成面煤等。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,我公司员工从实际出发,想出储煤仓和地面1:1比例上煤的方法,也就是块煤到达我公司后,不从第一个环节出发,无须经过储煤仓,而是直接将块煤放入中间环节——受煤坑,最终到达炭化炉,中间减少数个转运环节,也就减少了数个环节的煤炭损失。
其次,新旧煤源互换,存储新煤,先使用旧煤,缩短存煤周期,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风、雨、雪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煤炭损失。